一七八二還是一七九二?東西方讀者對《無限住人》的認知落差(下)

阿柿
毒舌編輯
Published in
May 23, 2020

--

上文提要:《無限住人》的時代背景分成東西方兩派。西方讀者認為主線在一七八二年(B時間線),有四大論據,其中「山田吉寛卒年」被判無效。東方讀者認為主線在一七九二年(A時間線),有七大論據。七大論據構成的時間軸不可以向前或後移超過一年,所以B時間線並不適用於原作。

以下討論B時間線餘下三條論據:英文解說、作者後記、幕末篇。

日本編輯盡力把關

某些粉絲將作者奉若神明,希望官方可以一槌定音。然而作品有作品的內在邏輯。邏輯不通,作品的世界就會走樣,甚至崩塌。作者固然有責任維持內在邏輯,但人始終難免出錯,自相矛盾而不自知。漫畫出版前必有編輯把關,編排次序,校正錯誤。如果編輯把關不嚴,沒有及時糾正,錯誤就會公諸於世。就像《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關羽明明已襲取襄陽,第七十三回關羽卻又要攻襄?這種前後矛盾,甚至不用拿歷史來比對,都看得出是羅貫中的編審失誤。不可能讓他「說了算」就蒙混過去。

《無》新裝版後記中,沙村廣明不諱言「高中時代最討厭的科目是日本史」,「看不下去的責任編輯便贊助我非常多關於武家社會或江戶文化相關的書籍」。原版第三十卷後記中,他以「Y田氏」稱呼這名責任編輯(很可能是《週刊少年》第九任編輯長森田浩章)。稍後還提到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教授本鄉和人。沙村指作品中「時代考證的正確部分」少之又少,多得本鄉老師指點。作者自稱史識淺薄,但足足三十卷的時代設定尚算連貫,可見Y田與本鄉之功勞不小。

東京大學教授本鄉和人曾,向沙村廣明提供江戶的時代考證 ©新潮社

外國編輯補充解說

黑馬漫畫英譯本那篇英譯解說,應該也是編輯的貢獻。解說重點有三:沙村不想圖像左右倒轉、沙村自行重畫英文音效、卍標誌的來歷。日版與中譯本沒有這種解說,為甚麼?中文與日文同為直書,所以中譯本不須左右倒轉。沙村又沒有為中譯本重畫中文音效,更不消提。卍字呢,日本讀者早知「卍」讀作「まんじ」(Man-ji),跟萬次的名字一樣。台港讀者大都知道在納粹德國以前,「卍」是佛教符號。

相反,西方讀者十居其九見「卍」就想起「卐」,想起希特拉,想起納粹屠猶。英譯本編輯必須鄭重解說,免招誤會。二〇一七年的真人電影,大概考慮到要國際公映,木村拓裁背上的圖案也由「卍」改成「万」。就在解釋卍的段落,黑馬編輯把「故事發生在一七八二至八三年間」寫進去。

英譯本詞彙表也提及時代設定。第二十二卷收錄了「德川家齊」一條:「故事中的現任將軍。真實的德川家齊是第十一任德川將軍,任期為一七八七至一八三七。」(The reigning shogun during this story. The real Tokugawa Ienari was the eleventh Tokugawa shogun and held his position from 1787 to 1837.)這明顯就跟「英譯解說」的說法不合。兩者不可能同時成立。

萬次背部標誌由「卍」改成「万」,©2017 電影《無限住人》製作委員會

編輯失職,讀者難破文化隔閡

如果英譯解說與詞彙表都是出自同一人,若非疏忽大意,就是滿懷惡意。那個「real」似乎在暗示故事中出現德川家齊,並非忠於史實。按照英譯的設定,一七八二年的將軍明明是德川家治,輪不到家齊。偏偏百琳和杣燎都說將軍是家齊,所以不得不無奈地承認。不過呢,「真實的家齊」其實是在(B世界線設定的)四、五年後才上任的喔!

校正錯誤是編輯職責。如果出版前發現這種矛盾,很應該要求原作者澄清。澄清後,可以修訂文稿,甚至另文告知讀者。如果作者拒絕澄清,又或者堅持將錯就錯,英譯本的編輯也有義務再作解說。反正英譯本收了英譯解說、詞彙表,甚至連江戶城地圖都有了,還怕再多一條澄清嗎?

編輯失職,外國粉絲又不熟悉日本歷史。他們全盤接受英譯解說,理所當然。外國粉絲認為,黑馬既然是《無限住人》美加地區發行商,資料必為官方認同或提供,沒理由不取信。況且三十一本單行本皆有收錄,根本不可能有錯。將軍呀年號呀甚麼的史料,沒頭沒腦,統統無視!《無限住人》就是一七八二年開啟的故事,毋庸置疑。信權威!信作者!有疑問?自己上門找沙村廣明吧!

就因為這篇解說,東西方讀者對《無限住人》的時代背景就一直相差十年。

《無限住人》AB世界線與日本年號

做個有修養的讀者

繼續分析之前,容我引一段佐治RR馬田的逸事。佐治馬田是名著《冰與火之歌》的作者。與沙村不同,他早在第一卷為「龍媽」的坦格利安家族編了族譜,還列出每位先王的統治年期。約二十年後,馬田撰寫短篇小說《僱傭騎士》。小說與原作相差九十年前,正好跟無限住人和幕末篇一樣。《冰與火之歌》忠實粉絲加西亞夫婦指出,某角色的年齡與族譜不符。馬田聞訊,被迫重寫人物關係,但求一以貫之。後來HBO要把《冰》拍成劇集《權力遊戲》,也得靠他們確保細節與原著相符。

每日電訊報相關採訪報導:The true rulers of Westeros: George RR Martin’s historical advisers on HBO’s mistakes

那篇解說到底是編輯自行撰寫,還是講談社、沙村本人授意而加,目前還不明確。英譯本的編者與譯者換過不少人,當中還有人已逝世,實在不知道該找誰問話。沙村本人說過自己連功能型電話都沒有,大概比八百比丘尼還難找。就像《冰》的忠實粉絲,我們可以好好研讀作品,提出合理質疑:假如故事全發生在天明年間,怎麼會有寛政元年出生的孩子?一八六四年的十年後,廢刀令還沒有頒發,萬次又何必藏刀?就像開拍一齣新戲叫《刺殺總統特朗普》,故事卻發生在公元二〇〇九年,那說得過去嗎?

小佛關審問的相關角色,見《無限住人》第15卷,©2004 講談社

作者失憶還是「吃書」?

退一萬步來說,就當「一七八二說」是官方設定,都完全抵觸二〇一二年及以前的設定,即A世界線。然而,無論是二〇一六年的新裝版(豪華版),還是二〇一九年的幕末篇,沙村居然都取了B世界線。從創作順序來看,沙村明顯犯了「佐治馬田式的錯誤」,把原有的時間軸搞糊塗了。

另一可能,沙村在二〇一三年後就試圖推翻原有設定,俗稱「吃書」(retroactive continuity,簡稱retcon)。「吃書」成因很多,例如作者忘記了原設定、劇情失控、回應讀者、更換作者等等。沙村要「吃書」,很可能是要拓闊創作空間。二〇一二年原作完結後,先後有舞台劇、真人電影、漫畫「幕末篇」、動畫Immortal等新作品推出。如果原作有甚麼設定窒礙創作,沙村就很可能要「吃書」了。新裝版的作者後記就是「吃書」的警號。

云云新作中,真人電影改動最大。由阿町慘死到凜喪父之間,相距足足五十年。A世界線和B世界線都不適用。可是電影從頭到尾都沒有交代時代背景,也沒有任何內證可以推斷年份。這不成「吃書」的理由,也沒有「吃書」的必要。動畫Immortal則緊跟原作設定:第九集中,島田彌兵衞手上文件寫着「寛政元年」,絕不在天明年間,所以明顯處於A世界線。舞台劇還沒看過,不好說。

續作首頁宣稱為「公式續篇」,振假名為real spin-off,見《無限住人幕末篇》,©2019 講談社

幕末篇是續篇還是外傳?

漫畫「幕末篇」是唯一採取B世界線的作品。講談社一面宣稱此為「官方續篇」(公式続編),一面又以拼音注明為「正宗外傳」(リアル‧スピンオフ,即real spinoff),實在不知所謂。續集還是外傳,還拿不定主意嗎?考慮到陶延龍是二〇一八年才得獎而冒起的新人,而「幕末篇」又經常借用原作圖像,講談社找來沙村廣明來協作有助新作「正典化」,同時又解決版權保護的問題。對策劃編輯來說,爭取沙村「冠名加持」,既能保住銷路,又能扶植新人,何樂而不為?

幕末篇第一話呼應了原作最終幕,把土佐海難到由美歸日的情節都寫了出來。萬次還隨便取了個名字叫「中濱」。其實萬次的經歷參考了史實人物「中濱萬次郎」。萬次郎是首位日籍「美國通」,出生於土佐。十四歲在土佐足摺岬對開遇上船難,後獲美國捕鯨船救起。萬次說要為白菲德報滅門之仇;白菲德正是那艘船的船長。萬次跟萬次郎一樣,於一八五〇年啟航回日本。後來萬次郎獲幕府賜姓中濱,正巧萬次也叫中濱。萬次郎到美國後學會英語,而萬次在教七五三太英語。

是否要貼近中濱萬次郎,所以要推翻原有設定呢?萬次提到植入血仙蟲後,花了五十年斬殺千名壞人。按照B世界線,他於一八二九年達成千人斬,之後還有十二年給他釣魚。按照A世界線,他於一八三九年達成千人斬,還有兩年給他釣魚。既然兩條世界線都行得通,作者根本不用為中濱萬次郎而「吃書」。

《無限住人》幕末篇,萬次與萬次郎經歷比對

仔細檢視A、B兩條世界線,唯一吃書的原因,就是要讓萬次與新選組扯上關係,參與一八六四年的池田屋事件,並讓八百比丘尼在幕末篇出場。按照A時間線,萬次上一次遇見婆婆是一八七二年,不要說德川幕府,就連新選組都解散了!瀧川廉治要讓萬次去討伐親幕派,又想讓婆婆露一露面,就只有把故事推前十年。為了「成全」這安排而「吃書」,原作還須改動如下:

1. 將軍改為德川家治

2. 砂和於安永年間產子

3. 最終幕由「九十年後」改成「一百年後」

4. 婆婆要改問萬次「池田屋事件前八十多年去了哪裏」

5. 阿市和阿光的生年要提早至安永甚至明和年間(1764–1781)

當然,幕末篇暫時未見八百比丘尼。如果她最後沒出場,那就連唯一吃書的理由都沒有了。如果採取作者「吃書」一說,幕末篇的新設定只是「吃書」的結果。就像你本名叫「春川槙繪」,後來改姓「乙橘」。即使現在全名叫「乙橘槙繪」,都不能因此改變「原姓春川」一事。新作和原作根本不能放在同一時間線上。新作就像真人電影一樣,與原作並不「兼容」,最好當成「平行宇宙」來看待。

小結

一、《無限住人》連載時,主劇情肯定發生在一七九二至九三年。

二、英譯解說指主線劇情發生在一七八二至八三年,導致東西方讀者認知不同,編輯須負責。

三、幕末篇推翻原有設定,未知是否出自沙村本意。

電影製作有「場記」一職,確保場景、服裝、化妝、姿勢等等貫徹始終,俗稱「連戲」。漫畫沒有「場記」,端靠著者與編輯。無論如何,《無限住人幕末篇》肯定與原作「不連戲」。當今之世,讀者找到不連戲的錯誤,細心考據,提出質疑,實屬應有之義。

假使作者或書社不像佐治馬田那樣賣帳,反而決意「吃書」,那是無可奈何。但這不能抹掉原作緊湊的設定,還有英譯本誤導讀者足足六年一事。《無限住人Immortal》最後一集的字幕,把萬次提起的「他」(天津影久)譯成「她」(淺野凜),讓無數非日語觀眾會錯意。讀懂原作之人,也有義務去糾正。

除非黑馬提出日方授意的確鑿證據,否則西方讀者認知錯誤這筆帳,一定要算在黑馬編譯團隊頭上。

--

--

阿柿
毒舌編輯

Offended by bad writings and layouts very, very easily